今天,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公布了重大科学仪器江门中微子实验正式运行后的首个重大科研成果。也被证实
今天,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公布了重大科学仪器江门中微子实验正式运行后的首个重大科研成果。
证实存在太阳中微子偏差
在本轮实验中,科学家们对今年8月26日至11月2日仪器正式运行的59天数据进行了详细分析,测量出了太阳中微子的两个振荡参数。据了解,这两个振荡参数可以通过测量太阳中微子或通过测量来自核反应堆的中微子来测量。
此前,科学界用这两种方法测得的数据标准差约为1.5倍。这被称为“太阳中微子偏差”。江门中微子实验通过测量核反应堆中的太阳中微子参数,证实这种偏差仍然存在。测量精度比国际以往相关实验提高1.5至1.8倍。
江门中微子实验建设
我们所经历的艰难历程
江门中微子实验由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于2008年构思,2015年开始隧道和地下实验室建设,预计2021年12月实验室建设完成,地下实验室将开始探测器安装施工。
江门中微子实验的中心探测器是有效质量2万吨的液体闪烁探测器,安装在地下实验大厅44米深的水池中央。主体支撑结构为41.1m、直径35.4米的不锈钢网格结构,承载多个关键部件,其中包括直径35.4米、重2万吨的有机玻璃球液体闪烁体、20,000 个 20 英寸光电倍增管、25,000 个 3 英寸光电倍增管、前端电子器件、防磁线圈和光绝缘体。菜肴。沿探测器内壁放置的光电倍增管共同探测中微子与液体闪烁相互作用产生的闪烁光,将其转换为电信号并发射。
中国科学院院士、江门中微子实验合作组新闻发言人王一方:这个探测器满足了我们的设计要求,让我们能够在物理学方面进行最好的研究。未来几年,它的精度将数倍提高,最终达到世界最佳精度的10倍以上。
江门中微子实验设计寿命为30年,未来可升级成为世界上最灵敏的无中微子双β衰变实验。升级后,仪表该项目将探测中微子的绝对质量并测试中微子是否为马约拉纳粒子,解决粒子物理、天体物理和宇宙学领域的前沿交叉热点话题,对我们对宇宙的认识产生重大影响。
中微子研究用于探索。
未知的物理世界在新窗口中打开
全球首台大型超高精度中微子专用科学仪器江门中微子实验将帮助科学家对来自太阳、超新星、大气和地球的中微子进行前沿研究。其主要科学目标是解决未来十年粒子物理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即中微子质量的有序化,为探索未知的物理世界打开新的窗口。
据专家介绍,历史上我们认为原子是最小的粒子。然而,通过详细的研究,人类发现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当今世界包括六种夸克和六种轻子,其中三种轻子是中微子:电子中微子、μ子中微子和τ中微子。
中微子是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粒子之一。它们从宇宙诞生以来就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更微观的物质世界和更宏观的宇宙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中微子没有质量,星系、星系、太阳、地球和人类就不会存在。
自从1956年发现中微子以来,对中微子的探索和研究就从未停止过。然而,中微子极难探测,许多谜团仍未解开。
(央视记者帅俊全楚尔佳张宇)


